白度(whiteness)是表示物質表面白色的程度,以白色含有量的百分率表示。非金屬礦物粉體的白度有干白度和濕白度之分,干白度是反映非金屬礦物粉體表觀的白色程度;濕白度是反映非金屬礦物粉體在油性介質中,還原粉體原礦色相后的白色程度。
白度是評價石英、高嶺土、滑石、碳酸鈣等非金屬礦物產品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。影響非金屬礦物產品白度的主要因素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,主要包括礦區地址、礦粉顆粒度以及非金屬礦物的含水量。
影響因素一:原礦質量
不同的產地或礦區的非金屬礦物產品,色相存在較大的差異性(歸根結底是由于不同礦區的非礦產品含有的微量元素不同,導致礦石本身呈現的色相不同),其相應的干白度也會有所差異。非金屬礦加工過程中,需注意的是相同色調礦石要一起加工,要將礦石的色調進行嚴格分類,按照分類進行加工,不能將不同色調的礦石混淆在一起,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礦石色相的純凈度,進而提高礦石干白度。
影響因素二:粒度大小
粉體的粒度大小只影響到干白度,一般情況下,礦石的粒度越細,其相應的白度值就越高。但是,在實際加工過程中,粒度越細,加工越困難,降低工作效率,增加生產成本;且不同行業對非金屬礦物粉體的粒度要求不一,并非越細越好。
影響因素三:水分含量
礦石含水量是影響白度值的主要因素之一,一般含水量較高的粉體,白度偏暗,適當減少礦石的含水量,就可有效提高粉體白度。所以,在礦石加工中,要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減少礦石的含水量,只有這樣才能使加工出來的礦石擁有較高的干白度和濕白度。